close
嬰兒與母親 2009/02/24
「為什麼子宮中除了胎兒,還會產生羊水?」「羊水對寶寶的功用為何?」「羊水過多或過少,對胎兒會造成什麼影響?」「如何觀察破水或早期破水?」在胎兒成長的280天裡,「羊水」扮演著什麼重要角色呢?本篇邀請婦產科專業醫師,為您一一解惑!
【文/嬰兒與母親】

 

PART4:羊水量的變化&代表意義

每一位媽咪子宮中的羊水量都不同,羊水量的多寡也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!

 

羊水量的變化

在懷孕7週左右,羊水量大約是10㏄,在懷孕30週左右大約會增加到700~800㏄左右,在懷孕約34~36週時,羊水量會達到最高量,大約在900~1000㏄左右,接著又會逐漸減少。楊濬光醫師表示,在懷孕後期,胎兒在子宮中會有吞嚥羊水的動作,平均胎兒每天會喝下約400~500㏄的羊水,因此在懷孕後期,體子宮內的羊水又會稍微變少一點,藉由胎兒吞嚥羊水和排泄的反覆動作,來維持子宮內的羊水含量。

 

如何測量羊水量的多寡?

主流方式→超音波測量

現今主要利用超音波來測量羊水量的多寡,也就是測量羊水指數(AFI,amnionic flid index)。方法是以孕媽咪的肚臍為中心,分出四個象限,再測量直徑總合,取出數值(AFI值)。假使AFI值介於8~24公分屬正常現象,低於或高於這個指數都表示羊水的量不正常。

 

■羊水過多

假使AFI值大於25公分,代表「羊水過多」。造成羊水過多的原因,主要包括多胞胎、胎兒畸形、消化道阻塞、妊娠糖尿病以及不明原因等,而且羊水量若超過一定限度,會造成子宮過大,導致子宮伸張以及早期宮縮、早產等結果,情況嚴重者還可能會造成羊膜破裂、羊水流失。

 

常見的處理方式---羊水引流

為了避免因羊水過多所造成早產的問題,產科醫師會放掉多餘的羊水,即所謂的「羊水引流」,讓孕婦的子宮減少負擔,減少早產的危險。

 

■ 羊水過少

假使AFI值小於5公分,即「羊水過少」,造成羊水過少的原因,又以早期破水最常見,其次是胎兒腎功能不良或胎兒無腎症、胎盤功能不全等。一般來說,羊水過少容易造成子宮變小,也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、胎盤早期剝離等情況,嚴重者可能會影響胎兒四肢畸形(因為胎兒四肢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生長)、甚至也會影響胎兒的肺部發育。

 

常見的處理方式---羊水灌注

假使孕媽咪經檢查確定有羊水過少的狀況,產科醫師會利用羊水灌注的方式來增加羊水量。常見的方式是以溫和的電解質溶液(即生理食鹽水)注入羊膜腔。除了以注入電解質溶液的方式之外,醫師也會建議孕婦適時補充水分,讓羊水量充足。

 

PART 5:高齡產婦必備---羊膜穿刺術

羊水中的染色體細胞也可檢查胎兒的狀況!

 

功用:檢驗染色體是否異常

前文提到,羊水的組成物質中,包括了胎兒的表皮細胞,以及腸胃道、泌尿道等游離細胞,醫師便可以利用這些游離細胞,進一步分析胎兒的染色體是否異常,胎兒是否有罹患唐氏症或乙型海洋性貧血、血友病等。

 

檢查羊水除了可以檢查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之外,醫師也可以從羊水的生化物質中,趁機了解胎兒肺部的成熟度。

 

進行羊膜穿刺的方式

醫師會先消毒孕媽咪的肚皮,之後在超音波的引導下,利用長約10公分的細針,像抽血一樣,從子宮內抽出約20㏄的羊水。因為肚皮的神經管線比較稀疏,加上羊膜穿刺的細針比一般針頭細,因此抽羊水的感覺大概像抽血一樣。

 

楊濬光醫師表示,許多媽咪在進行羊膜穿刺的時候,因為太緊張,所以肚皮會繃得很緊,讓細針無法順利插入,因此建議,在進行羊膜穿刺當天,希望體貼的準爸爸可以陪伴孕媽咪一起前來,幫助緩和孕媽咪的緊張情緒。一般來說,在羊膜穿刺檢查的2~3週後,便可前往看報告結果。

 

建議的檢查對象(高危險群)

* 34歲以上的高齡孕婦。

* 家族史有唐氏症等。

* 母血唐氏症機率偏高者,即大於1/270者。

* 頸部透明帶異常者。

* 超音波檢查異常者。

 

檢查費用

約8000~10000元。符合上述的高危險群者,健保局會補助2000元。

 

建議的檢查時機

一般會建議孕媽咪在懷孕四個月左右(16~18週)接受羊膜穿刺的檢查。因為懷孕15週以內的羊水量較少,羊膜穿刺的困難度較高;而週數過大的話,假使確定胎兒患有唐氏症,若要中止懷孕,對孕婦本身也會造成較大傷害。

 

PART 6:生產前的徵兆—破水

為了幫助胎兒順利從產道通過,必須先讓羊水進行潤滑工作!

 

什麼是「破水」?

當胎兒在子宮中成長時,羊膜腔的羊水可避免胎兒因受到撞擊而受傷,但是到了要足月生產時,包在胎兒外面的胎膜會自動破裂,羊膜腔內的羊水便會汩汩流出,也就是俗稱的產兆(落紅、破水、陣痛)之一。徐金源醫師表示,當孕媽咪要準備分娩時,羊水囊會破裂,羊水會開始流出,讓產道變得潤滑,幫助胎兒順利分娩。當媽咪出現破水的狀況時,媽咪會有一種從陰部不自覺流出透明液體的感覺,此時便可前往醫院準備待產!

 

何謂「早期破水」?

假使孕媽咪在懷孕36週之前就出現破水,則稱為「早期破水」。早期破水對胎兒及母體都會造成不良影響,最常見的合併症包括臍帶脫出、感染發炎、引發早產、胎盤剝離四種。

 

早期破水對胎兒的危險性

徐金源醫師表示,假使孕媽咪出現早期破水的現象,婦產科醫師首要就是要觀察胎兒是否有臍帶脫出的狀況。因為在羊膜破裂、羊水流出之時,可能會造成胎兒的臍帶在羊水流出子宮時的壓力帶動下,從胎兒身體與子宮壁之間的空隙掉落或脫出於陰道,甚至是掉出體外。一旦臍帶掉落陰道後,因為受到擠壓,使得臍帶中的血液循環變差。

 

臍帶是負責輸送氧氣、葡萄糖、營養素給胎兒的重要橋樑,同時也是代謝胎兒體內廢物的主要管道,一旦受到壓迫,影響正常運行,胎兒無法獲得養分,也無法正常代謝,便容易會導致胎兒缺氧、腦性麻痺、組織器官壞死的狀況。

 

假使孕媽咪出現早期破水,且經醫師觀察有合併感染症狀(發燒、子宮陣痛、羊水有異味、白血球數上升),醫師會視狀況改採取剖腹生產,以保障母體及胎兒的健康與安全。

 

不同時期的破水&對胎兒的影響

【32週之前破水】

一般來說,32~36週之間破水都屬於早期破水,但是假使孕媽咪在懷孕32週前發生破水,因為羊水不足和大量流失,會更容易發生早產。

 

【32~36週破水】

假使孕媽咪在32~36週之間的破水,醫師會視母體與胎兒的狀況,建議孕媽咪住院安胎,並給予抗生素和安胎藥物治療。假使胎兒體重已達到2000公克,且產檢期間都無特殊異樣,則無大礙。

 

【懷孕36週後破水】

若在懷孕36~38週之間破水,則屬足月破水。

 

 

【醫師檔案】

楊濬光
學歷: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
經歷:台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
台大醫院婦產部總醫師
現任:慈濟醫院台北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

 

徐金源

學歷:高雄醫學院醫學士
經歷:日本國立循環器病中心胎兒心臟超音波研究
現任: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
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蘋果妹 的頭像
    蘋果妹

    蘋果咬一口

    蘋果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